香港内部公开资料最淮确,7777788888管家婆老家开奖记录 ,澳门资料大全免费2025,香港免费资料全部

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

癌變與侵襲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發(fā)布日期:2018-11-08

一. 歷史背景

2000年8月教育部批準成立癌變與侵襲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58月本重點實驗室通過教育部第一次復評審;20109月通過教育部第二次復評審。201111月至今由中南大學曹亞教授任重點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樊嘉教授和中南大學熊煒教授任實驗室副主任。同時換屆成立由13位專家組成的第三屆學術委員會,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yī)大學王紅陽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李桂源教授和復旦大學葉勝龍教授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本重點實驗室依托為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和中南大學腫瘤研究所,為腫瘤學和病理生理學國家級重點學科, 是“211”和“985”重點建設項目。

 

二. 目前的工作情況 (包括工作重點,取得成果等)

本重點實驗室以我國高發(fā)的肝癌和鼻咽癌為研究模型,著重探討肝癌轉移復發(fā)及鼻咽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理,通過研究腫瘤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揭示細胞癌變、腫瘤易感性及侵襲轉移的分子機理,為闡明肝癌和鼻咽癌的病因發(fā)病及演進機制,制定預防與治療的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jù),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的臨床轉化。

2010-2013年重點實驗室共發(fā)表SCI學術論文291篇,總影響因子1351.3,其中IF10分以上共25篇; IF5-10分共60篇;IF5分以下共206篇;包括《NatureReviews Cancer》、《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Gut》、 《J Clin Oncol》、 《J Exp Med》、《J Natl Cancer Inst》、 《Lancet Oncol》、《Cancer Research》、《Oncogene》、《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J Biol Chem》等。同期共獲得科研項目113項,經費1.28億元,其中國家級研究項目94項,經費1.18億元,占總經費的92%。這包括國家973項目8項,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6項,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5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9項。

 

三. 人員構成

實驗室堅持以科學研究促人才培養(yǎng),以人才培養(yǎng)促學科建設,目前擁有:

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2位獲得國家杰出青年;

教授26位;副教授26位;

博士生導師28位。

重點實驗室現(xiàn)任領導

重點實驗室主任: 教授

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教授

教授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榮譽顧問: 復旦大學 湯釗猷院士

中南大學 姚開泰院士

學術委員會主任:第二軍醫(yī)大學 王紅陽院士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 李桂源教授

復旦大學 葉勝龍教授

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詹啟敏院士

武漢大學 舒紅兵院士

中國科技大學 田志剛教授

北京大學 柯楊教授

中國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王升啟教授

復旦大學 劉銀坤教授

復旦大學 查錫良教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董子剛教授

中南大學 孫侖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陶謙教授

 

 

四. 共享技術平臺

癌轉移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公共實驗技術平臺的建設: 重點實驗室注重引進新的肝癌細胞株,進一步擴充并提高肝癌細胞株的數(shù)量和質量,如引進了韓國學者建立的肝癌細胞株SNU398-5以及國內學者建立的肝癌癌栓細胞株PVTT-1CSQT-2。迄今,實驗室能夠提供40余種腫瘤細胞株和永生化正常細胞株,包括9種人類肝癌細胞細胞株(MHCC97-L、MHCC97-H、HCCLM3、PLC/PRF/5、BEL-7402BEL-7405、SMMC-7721Hep G2、Hep3B),2種人類肝細胞株(HL7702、Chang liver)、20余種大鼠和小鼠肝癌細胞株(CBRH-7919、MH3924A、MCA-RH7777、H22Hepa l-6)以及其它類別的腫瘤細胞(293-FT、293A549BGC-823、U-87 MGBcap37、K-562U937、THP-1、Hela、HUVECPA317、RAW 264.7Vero)。上述各類肝癌細胞株的建立和保藏為高水準的癌轉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體外觀察平臺。

SPF實驗動物腫瘤移植模型共享平臺的建設:2006年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工作基礎上,重點實驗室的SPF裸鼠人肝癌轉移模型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應用,裸鼠用量多達1500-2000只,由此產生和發(fā)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文章。同時建立了能夠實時監(jiān)控人肝癌細胞裸鼠體內轉移過程的熒光觀察模型。完成了上海市動物管理委員會對SPF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的換證工作。

大型儀器設備實驗觀察平臺的建設:重點實驗室加強了現(xiàn)有儀器設備,如高速冷凍離心機、倒置顯微鏡、立體顯微鏡、微板掃描分光光度計、冷凍切片機、Biodot AD3200 生物芯片分析系統(tǒng)、Leica自動免疫組化儀、全自動熒光顯微鏡、KODAK多光譜熒光活體成像系統(tǒng)、多用途大容量脈動真空滅菌器、Luminex 200 多功能流式點陣儀、核磁共振波譜儀、多功能酶標儀(具熒光素檢測功能)、雙向蛋白電泳儀、熒光探針單細胞分離系統(tǒng)等關鍵儀器設備的使用、共享、維護和保養(yǎng)工作,同時更新了部分關鍵儀器設備,如ABI7900 real-time PCR分析系統(tǒng)。由此,科研條件和研究能力獲得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肝癌生物樣本共享平臺的建設:2009年重點實驗室著手建設標準化肝癌生物樣本庫以來,目前已擁有12臺超低溫冰箱,5個樣本采集及預處理人員和5個樣本庫管理人員。實現(xiàn)了樣本出入庫管理的電子化和信息化;冰箱溫控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實時化;樣本收集、處理、儲存、備份及使用等諸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從而從源頭上保證了收集臨床樣本的高質量。迄今,已收集肝癌及癌旁冰凍組織、術前及術后血液/尿液樣本以及肝癌術后隨訪患者的血液樣本等超過10萬份,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規(guī)模、現(xiàn)代化、標準化的肝癌生物樣本庫,為肝癌轉移研究及轉化醫(yī)學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臨床標本來源。

五. 開展的科研新技術

1) 克隆和優(yōu)化具有自我知識產權的高轉移肝癌細胞株MHCC97-L、MHCC97-H、HCCLM3等,并獲得兩項國家發(fā)明專利(ZL2010 1 0153285.4:肺靶向轉移性人肝癌細胞株及其建立方法;ZL20101 0153268.0:淋巴結靶向轉移性人肝癌細胞株及其建立方法)。在2006年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工作基礎上,重點實驗室的SPF裸鼠人肝癌轉移模型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應用。

2) 20141216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舉辦了“循環(huán)腫瘤細胞臨床應用交流會”。樊嘉院長介紹了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在CTC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周儉副院長強調了實體腫瘤中 CTC檢測和應用的重要性。郭瑋副主任介紹了CellSearch 平臺檢測CTC的靈敏度、特異性、標準化。該項目的開展標志著中山醫(yī)院的腫瘤檢測技術已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大大提升中山醫(yī)院的醫(yī)療水平,引導科、教、研建設一體化發(fā)展。

?